刘杰 (1915年)

刘杰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员会书记
任期
1981年1月-1985年4月
个人资料
出生(1915-02-17)1915年2月17日
 中華民國河北省威县张营乡邵梁庄
逝世2018年9月23日(2018歲—09—23)(103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深圳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配偶李宝光

刘杰(1915年2月17日—2018年9月23日),男,汉族,原名刘渤生河北省威县张营乡邵梁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1]

生平

中华民国时期

1915年2月17日出生于一个富农家庭[2]。父亲刘吟皋为清末举人,曾任教于保定第二女子师范、育德中学,民国时期出任直隶省议会议员,后辞职归乡。刘杰早年在南宫县立中学就读。1930年,转到河北沧县第二中学读书。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沧县第二中学党支部书记[3]。同年,因领导学生罢课,反对日本侵略山海关,被学校开除学籍。1933年,赴北平镜湖中学读书(由李镜湖创建)。同年5月,因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刘杰离开学校,参加同盟军,并先后任司令部宣传员、同盟军军政干校党支部书记[4]。同年9月,同盟军失败后,刘杰返回北平,出任共青团北平东区区委书记。1934年3月,中共北平党、团及外围组织遭严重破坏,刘杰与团市委书记孙会闽一同被捕,两人随后乘看守不备逃出。因组织被破坏,于1935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5]。同年5月,中共北平市地下党组建市工作委员会,刘杰负责市委刊物《火线》的翻印工作。1936年年初,他调任中共北平市西郊区委书记;9月,到东北军五十三军119师黄显声部做统战工作。不久,黄显声等人为营救张学良而被国民党逮捕;同年12月,刘杰返回北平。1937年3月,任中共北平市委委员兼农委书记,负责北平西郊工作[6]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北平党组织撤离,刘杰负责撤离工作。11月,他出任宛平中心县委书记,负责组织抗日游击队。他率一批学生与八路军总部派遣的一个班及地下党组织汇合,组建一支200多人的游击队,在北平西郊斋堂、宛平县、青白口一带活动。1938年3月,任中共晋察冀三分区地委书记,负责组织抗日游击队,并开展减租减息运动。1943年至1945年9月,他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其间,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7],担任选举中央委员的检票员[8]

日本投降后,他出任中共察哈尔省委副书记并主持工作。1947年,任中共察哈尔省委书记。1948年5月,他带领千余名干部南下豫西。6月1日,中共豫西区委、行政公署在鲁山县城成立。张玺为区党委书记,刘杰为第二书记。6月7日,中原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宣布成立豫西军区,韩钧被任命为军区司令员(因病未任),李成芳为代司令员,文建武孔从周任副司令员;张玺兼任豫西军区政委,刘杰、裴孟飞雷荣天为副政委。之后,刘杰协助张玺等人在豫西开展土地改革。1948年10月24日,解放军第二次攻占开封,中原局决定成立开封特别市委,由豫皖苏中央分局副书记吴芝圃兼任书记,刘杰任副书记,韩劲草为办公室主任。随后吴芝圃另有任命,刘杰实际主持开封工作。1949年5月,升任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9]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8月,刘杰调中南军政委员会,任计委副主任兼工业部长。1950年3月9日至15日,河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开封市举行,刘杰当选为河南省政协副主席[10]。1951年1月16日,公私合营的华新水泥改组董事会,刘杰出任董事长[11]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后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曾经编制过年度计划纲要,但都因经验不足、地质资源情况不清、可供使用的统计资料极少、人才不足、知识不足等因素,无法成行。1953年开始,中国计划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急需矿产资源的保证,为此决定成立地质部[12]。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后,通过决议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召集刘杰回调北京,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与部长李四光一起制定地质勘探规划并组织实施。此外,国务院成立秘密机构“普查第二办公室”,毛泽东任命由刘杰负责,参与者只有安桐馥、高之研、杨士文、曾卓荣,负责寻找制造原子弹铀矿[13]。当时查阅国内所有资料,发现两份与放射性相关的记载,一个是满洲国时期日本人富田达记载的辽宁海城县大房身伟晶矿中有铀[註 1],另一个是1945年南延宗、吴磊伯记载的广西富钟县黄羌坪发现的放射性矿物[15]。1954年,高之研带队在辽宁发现800公斤的铀储量,但价值不大。随后他们再次去广西勘察,并发现富集的铀矿[16]。标本返回北京后,1955年1月14日,刘杰向周恩来汇报。次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书屋主持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听取李四光钱三强、刘杰关于原子能汇报。在盖革计数器探测确认铀矿后,毛泽东当场表示要发展原子能[17]

1962年,刘杰向中共中央提出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建议。1964年10月16日试验成功

195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决定调刘杰进入国务院第三办公室,担任副主任(主任薄一波),负责组织原子能事业筹建工作。5月7日,刘杰、钱三强向薄一波与中共中央建议筹建原子能委员会。1956年4月12日,政治局决定批准成立和平利用原子能委员会,直属国务院,由陈云担任主任,郭沫若李富春李四光宋任穷担任副主任,刘杰担任秘书长。同时,刘杰与刘伟、钱三强等正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莫斯科,与苏联商谈工业援助谈判,并咨询原子能工业的组织管理意见。回国后,他向周恩来建议筹建原子能事业部,周恩来在征询建议后,认为成立原子能事业部能提高效率,并不再设原子能委员会。当年11月16日,方案提请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1次会议审议,但保密起见,定为第三机械工业部,刘杰担任副部长[18]。但由于实践中各部门工作并不方便,1958年各部门合并重组,第三机械工业部更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原第二机械工业部与第一机械工业部合并),刘杰调任该部副部长。1960年,任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1962年8月,他向中共中央提出的1964年进行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建议,得到赞同与批准[19]。同年9月11日,他代表二机部正式向中共中央提出争取1964年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两年规划”[20]。11月17日,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15人专门委员会(周恩来、贺龙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陆定一聂荣臻罗瑞卿赵尔陆张爱萍王鹤寿、刘杰、孙志远段君毅、高扬),全权领导中国核工业、核武器、核试验及核科学技术工作[21][22]。1964年1月,中国铀浓缩厂生产出可用于原子弹标准的高浓度铀。4月11日,专门委员会决定准备原子弹爆炸试验,并在10月16日试验成功[23]

1965年、1966年,二机部相继完成了核航弹、加强弹、核导弹、氢弹等试验。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红卫兵开始冲击了二机部,刘杰只能在北京饭店、西颐宾馆等地流动办公。1966年10月27日,原子弹与导弹结合试验成功。12月,刘杰到基地确保氢弹设置完毕检查。1967年6月17日,氢弹空投试验成功。但此时由于文革扩大化,中共中央对二机部实施军管,刘杰被迫“靠边站”[24]

文化大革命期间,刘杰遭到批斗、管制,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1978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改组河南省革命委员会,任命段君毅为主任、刘杰出任副主任,免去刘建勋的主任职位(同年12月免除王维群的副主任职位),开始着手处理河南问题[25]。1978年10月,中共中央改组中共河南省委,任命刘杰出任河南省委常务书记[26]。1979年9月,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1981年1月,任省委第一书记。1983年3月至1985年4月,出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兼任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校长[27]。期间他组织负责拨乱反正、澄清和平反了大批冤假错案。1982年,他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4年,他到北京亲自邀莫干山会议骨干人员组成了河南咨询团(团员有王岐山朱嘉明、黄江南等)到河南宣传经济体制改革[28]。1985年11月,离开河南返回北京。198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9]

为表彰他的突出贡献,2009年1月,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届管理科学奖颁奖大会上,刘杰荣获“管理科学特殊贡献奖”[30][31]。2018年9月23日,刘杰在广东深圳逝世,享年104岁[32]

家庭

刘杰的妻子李宝光在1938年相识,当时李宝光在专区抗日妇女联合会担任主任,两人婚后育有六个孩子[33]。李宝光后来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

注释

  1. ^ 该矿为1938年由日本人坂本峻雄、池田早苗发现[14]:58

参考文献

  1. ^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征编委办公室编. 开封党史资料 1985年第1期.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征编委员会. 1985: 39. 
  2. ^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刘杰. 
  3. ^ 林英海,葛纪谦主编. 河南当代人物辞典. 河南当代人物辞典编辑委员会. 2006.07: 45.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4. ^ 中共张家口地委组织部,中共张家口地委党史办公室,张家口地区档案处. 中国共产党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组织史资料 1922-1987.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1.12: 53. ISBN 7-202-01109-3.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5. ^ 邵文杰,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河南省志 第60卷 人物志 传记上.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191. 
  6. ^ 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 中共河南历史知识读本.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1.05: 250–251. ISBN 978-7-215-07669-3.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7.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上.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07: 294. ISBN 7-208-05733-8.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8.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 七大代表忆七大 上.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07: 383. ISBN 7-208-05854-7.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9. ^ 邵文杰,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河南省志 第60卷 人物志 传记上.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191–197. 
  10. ^ 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河南省大事记 1949.3-2009.9. 郑州:文心出版社. 2009.09: 15. ISBN 978-7-80683-771-9.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11. ^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编. 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湖北卷.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3.03: 324. ISBN 7-80023-581-5.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12. ^ 朱训,陈洲其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史 1949-2000.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3.08: 12–13. ISBN 7-116-03668-7.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13. ^ 孟庆春著. 历史大转折中22个首任省长、市长和自治区主席纪实.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9.11: 250–251. ISBN 978-7-5098-0459-9.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14. ^ 山根新次. わが国の地質調査事業の沿革. 地学雑誌. 1954, 63: 151–165 [2018-09-28]. NCID AN001666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31) (日语). 
  15. ^ 《中国矿床发现史·广西卷》编委会编. 中国矿床发现史 广西卷.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6.10: 231–232. ISBN 7-116-02103-5.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16. ^ 付廷顺,李兆庆主编. 中国矿藏大发现.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1.06: 82–83. ISBN 978-7-5474-0250-4.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17. ^ 《作家文摘》编. 决策内幕. 北京:现代出版社. 2014.05: 102–103. ISBN 978-7-5143-2678-9.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18. ^ 李鹰翔著. “两弹一艇”那些事. 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2013.07: 14–16. ISBN 978-7-5022-5994-5.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19. ^ 李树宝,李昊宇.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霹雳神箭 导弹. 西安:未来出版社. 2016.03: 230–231. ISBN 978-7-5417-5492-0.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20. ^ 彭继超,伍献军著. 核盾牌 国家最高决策 1949-1996.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2.12: 161. ISBN 978-7-5153-1368-9.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21. ^ 杜冠章等主编. 河南省政府志资料手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06: 289–290.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22. ^ 徐晓红主编. 周恩来生平研究资料.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03: 495. ISBN 978-7-5073-3776-1.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23. ^ 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部图书馆. 周恩来人生纪实 下. 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1.06: 1127–1130. ISBN 978-7-5506-0554-1.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24. ^ 李鹰翔著. “两弹一艇”那些事. 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2013.07: 83–84. ISBN 978-7-5022-5994-5.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25. ^ 河南省档案馆编. 河南省档案馆指南.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3.08: 230. ISBN 7-80166-308-X.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26. ^ 陈恒文主编. 河南工会志 1897-1987.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07: 394–395. ISBN 7-215-02613-2.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27.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上.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07: 295. ISBN 7-208-05733-8.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28. ^ 常修泽. 常修泽:史料版1984年莫干山会议. 观察者. [2018-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中文(简体)). 
  29. ^ 张静如主编;赵勇民,李颖副主编.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丛书 从一大到十七大 第5册 图文版.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2012.10: 83. ISBN 7-5470-1983-8.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30. ^ 孟育建. 首届管理科学奖评选结果-中国社会科学网. www.cssn.cn. [2018-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8). 
  31. ^ 郭星朝主编. 邢台之光.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04: 203. ISBN 978-7-202-08823-4.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32. ^ 网易. "两弹一艇"元勋、原国家二机部部长刘杰逝世. 网易新闻. [2018-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8). 
  33. ^ 泰山可以测量,一个人的责任心是不可计量的——刘杰夫人李宝光同志口述实录--《中国核工业》2013年03期. www.cnki.com.cn. [2018-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职务
前任:
宋任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

1960年-1966年
繼任:
袁学凯
前任:
段君毅
河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
1979年9月-1981年12月
繼任:
戴苏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前任:
胡立教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1981年12月-1985年6月
繼任:
赵文甫
中国共产党党徽 中国共产党职务
前任:
段君毅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员会书记
1981年1月-1985年4月
繼任:
杨析综
省委书记
张 玺 → 潘复生 吴芝圃 刘建勋 文敏生 刘建勋 段君毅 → 刘 杰 杨析综 侯宗宾 李长春 马忠臣 陈奎元 李克强 徐光春 卢展工 郭庚茂 谢伏瞻 → 王国生 楼阳生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胡立教 → 刘 杰 赵文甫 张树德 林 晓 杨析综 李长春 任克礼 李克强 徐光春 卢展工 郭庚茂 谢伏瞻 → 王国生
省政府首长
吴芝圃 文敏生 刘建勋 段君毅 → 刘 杰 戴苏理 于明涛 何竹康 程维高 李长春 马忠臣 李克强 李成玉 郭庚茂 谢伏瞻 陈润儿 尹 弘 → 王 凯
省政协主席
潘复生 吴芝圃 刘建勋 赵文甫 王化云 宋玉玺 阎济民 林英海 范钦臣 王全书 叶冬松 → 劉 偉 孔昌生
各省正职领导人索引:京 · 津 · 冀 · 晋 · 蒙 · 辽 · 吉 · 黑 · 沪 · 苏 · 浙 · 皖 · 闽 · 赣 · 鲁 · 豫 · 鄂 · 湘 · 粤 · 桂 · 琼 · 渝 · 川 · 贵 · 云 · 藏 · 陕 · 甘 · 青 · 宁 · 新 · · ·
河南行政长官(1912年至今)
河南政府
附:河南革命总司令
中華民國 河南都督府都督
齐耀琳 张镇芳 段祺瑞(代) 田文烈(兼护)
中華民國 河南行政公署民政长
附:中華民國 加将军衔督理河南军务
附:中華民國 德武将军督理河南军务
中華民國 河南巡按使公署巡按使
附:中華民國 督办河南军务善后事宜
附:中華民國 督理河南军务善后事宜
附:中華民國 河南办理军务收束事宜
胡景翼 岳维峻(署)
附:中華民國 豫军总司令
寇英傑(吴佩孚任命)
附:中華民國 河南保卫军总司令
靳雲鶚(自任)
中華民國 河南省长公署省长
田文烈 赵倜 王印川(署) 張鳳臺 李济臣(署) 孙岳 · 李济臣(信阳的省政府,何遂代理) 岳维峻(兼署) 靳雲鶚 熊炳琦 → 张英华
中華民國 河南省政府主席
冯玉祥 韓復榘 劉峙 商震 程潛 方策(代) 卫立煌 李培基 刘茂恩 张轸 赵子立(代)
(日军占领)河南省自治政府主席
中華民國 河南省公署省长
河南省政府省长
中華民國中华人民共和国 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 河南省人民委员会省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 河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
刘杰 戴苏理 于明涛 何竹康 程维高 李长春 马忠臣 李克强 李成玉 郭庚茂 谢伏瞻 陈润儿 尹弘 → 王凯
河南巡抚 · 河南行政长官列表
各省行政长官索引:京 · 津 · 冀 · 晋 · 蒙 · 辽 · 吉 · 黑 · 沪 · 苏 · 浙 · 皖 · 闽 · 赣 · 鲁 · 豫 · 鄂 · 湘 · 粤 · 桂 · 琼 · 渝 · 川 · 贵 · 云 · 藏 · 陕 · 甘 · 青 · 宁 · 新· 港 · 澳 ·
 
 
总理
16 副总理
秘书长
秘书厅秘书长副秘书长
 
   

01. 内务部  部长:钱瑛 → 曾山
02. 外交部  部长:陈毅(兼)
03. 国防部  部长:彭德怀(兼) → 林彪(兼)
04. 公安部  部长:罗瑞卿(兼) → 谢富治
05. 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  主任:陈云(兼)
06. 国家计划委员会  主任:李富春(兼)
07. 国家经济委员会  主任:薄一波(兼)
08.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任:聂荣臻(兼)
09. 财政部  部长:李先念
10. 粮食部  部长:沙千里
11. 商业部  部长:程子华姚依林
12. 对外贸易部  部长:叶季壮
13. 水产部  部长:許德珩
14. 冶金工业部  部长:王鹤寿
15. 化学工业部  部长:彭涛
16. 第一机械工业部  部长:赵尔陆段君毅
17. 第二机械工业部  部长:宋任穷 → 刘杰
18. 煤炭工业部  部长:张霖之
19. 石油工业部  部长:余秋里
20. 地质部  部长:李四光

21. 建筑工程部  部长:刘秀峰
22. 纺织工业部  部长:蒋光鼐
23. 轻工业部  部长:李烛尘
24. 铁道部  部长:滕代远
25. 交通部  部长:王首道
26. 邮电部  部长:朱學範
27. 农业部  部长:廖鲁言(1964年9月起江一真代理)
28. 农垦部  部长:王震
29. 林业部  部长:刘文辉
30. 水利电力部  部长:傅作义
31. 劳动部  部长:马文瑞
32. 文化部  部长:沈雁冰
33. 教育部  部长:杨秀峰
34. 卫生部  部长:李德全
35. 体育运动委员会  主任:贺龙(兼)
36. 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任:乌兰夫(兼)
37. 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  主任:张奚若
38. 华侨事务委员会  主任:廖承志
39. 农业机械部  部长:陳正人
40. 第三机械工业部  部长:张连奎孙志远

 
15 直属机构
  1. 国家统计局
  2. 国家测绘总局
  3. 中国人民银行
  4. 中央气象局
  5. 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
  6. 新华通讯社
  7. 广播事业局
  8.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9.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
  10. 国家档案局
  11. 国务院参事室
  12. 国务院外国专家局
  13.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14. 国务院总理办公室
  15. 中国农业银行(1963年增设)
  16. 中央手工业管理总局(1961年增设)
  17. 国家物资管理总局(1961年增设)
  18. 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1963年增设)
  19. 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1964年增设)
  20. 对外经济联络总局(1964年撤销)
  21. 国家海洋局(1964年增设)
  22. 国家房产管理局(1962年增设)
  23. 国务院科学技术干部局(1964年增设)
  24. 国务院法制局(1959年撤销)
  25. 国务院人事局(1959年撤销)
  26. 国家编制委员会(1963年增设)
  27. 中央机要交通局(1959年撤销)
6 办事机构
第一届国务院 第二届国务院 → 第三届国务院
 
 
总理
副总理
林彪(后撤职) · 陈云 · 邓小平 · 贺龙 · 陈毅 · 柯庆施 · 乌兰夫(蒙古族) · 李富春 · 李先念 · 谭震林 · 聂荣臻 · 薄一波 · 陆定一 · 罗瑞卿 · 陶铸 · 谢富治
秘书长
秘书厅秘书长副秘书长
 
   

 1. 外交部  部长:陈毅(兼)
 2. 国防部  部长:林彪(兼)
 3. 国家计划委员会  主任:李富春(兼)
 4. 国家经济委员会  主任:薄一波(兼)
 5.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任:聂荣臻(兼)
 6. 公安部  部长:谢富治(兼)
 7. 内务部  部长:曾山
 8. 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任:乌兰夫(兼)
 9. 农业部  部长:廖鲁言(至1966年5月由江一真代理)
10. 农垦部  部长:王震
11. 林业部  部长:刘文辉
12. 水产部  部长:許德珩
13. 冶金工业部  部长:吕东
14. 化学工业部  部长:高扬
15. 第一机械工业部  部长:段君毅
16. 第二机械工业部  部长:刘杰
17. 第三机械工业部  部长:孙志远
18. 第四机械工业部  部长:王诤
19. 第五机械工业部  部长:邱创成
20. 第六机械工业部  部长:方强
21. 第七机械工业部  部长:王秉璋
22. 第八机械工业部  部长:陳正人
23. 煤炭工业部  部长:张霖之
24. 石油化学工业部  部长:余秋里
25. 水利电力部  部长:傅作义
26. 地质部  部长:李四光

27. 建筑工程部  部长:李人俊
后拆分为:
建筑工程部  部长:刘裕民
建筑材料工业部  部长:赖际发
28. 纺织工业部  部长:蒋光鼐
29. 轻工业部  部长:李烛尘
30. 铁道部  部长:吕正操
31. 交通部  部长:孙大光
32. 邮电部  部长:朱學範
33. 物资管理部  部长:袁宝华
34. 劳动部  部长:马文瑞
35. 财政部  部长:李先念
36. 粮食部  部长:沙千里
37. 商业部  部长:姚依林
38. 对外贸易部  部长:叶季壮
39. 文化部  部长:陆定一
40. 教育部  部长:何伟
41. 高等教育部  部长:蒋南翔
42. 卫生部  部长:钱信忠
43. 体育运动委员会  主任:贺龙(兼)
44. 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  主任:张奚若
45. 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  主任:方毅(兼)
46. 华侨事务委员会  主任:廖承志
47. 第二轻工业部  部长:徐运北
48. 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  主任:谷牧

历次全体会议
※ 上列为1965年至1970年国务院机构设置。
 
 
22 直属机构
7 办事机构
※ 上列为1965年至1970年国务院机构设置。
 
19+7 组成部门
划归军委办事组
管辖的组成部门
6 直属机构
※ 上列为1970年至1975年期间的国务院机构设置。
第二届国务院 第三届国务院 → 第四届国务院